瓶頸 – 這個在網球最令人無助的事之一
投入了很多時間,做了很多練習,數不盡的汗水,餓肚子照練,多少的血與多少的淚,為什麼我的網球就停在這裡,總是打不過誰誰誰,(其實是自己)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突破到下一個層級,打的更好呢?
瓶頸 大致可分為以下六大面向,請大家一一對號入座,了解自己,也才能找到改善方式。
體力 / 身體素質 / 技術 / 策略 / 心理
基本中的基本,一但體力下滑發生,所有的技術層面都不用討論了,所以,還是要練慢跑,而慢跑也能增加身體的柔軟度,這兩項在網球中,都非常的重要,另一個好的訓練方式是跳繩,除了體力跟柔軟度能增加,也能增加全身協調性,網球是很全方面的運動,如果你發現,你有一個面向特別的不擅長,那相信我,好好的走出舒適圈,花點時間鍛鍊它,你會得到很大幅的長進,很可能你進步的X因子,就在這裡。
身體素質基本上分為 綜合性肌力/柔軟度/協調性/身高/體重。每一項都需要每週固定頻率的去提升跟維持。
體力跟身體素質為學習網球的根基,若根基不好,在上面架構起來的技術當然也就不良了,好險的是,身體素質可以透過訓練來提升,就怕你偷懶不做。
歐美的訓練多半會將身體素質跟技術培養,規劃成較接近的時數,相較於台灣,技術訓練則佔了比較高的時間。
業餘球員較缺乏的是柔軟度及協調性,而基本的解法是瑜珈跟跳繩,我認為一般網球愛好者的瓶頸較容易發生在柔軟度不夠,其次是協調性不佳。
瑜珈能減少你受傷機會的,也能增強你的綜合網球能力,不論是進攻或防守。
鈴木一朗每日的課表是起床及睡前各做30分鐘瑜珈,Djokovic 也是瑜珈狂好者,以上兩位偉大的選手都很少在職業生涯受傷,減少了受傷的機會,也更能享受網球的樂趣。
當你的身體素質上升了,對網球的認知跟理解才有更多機會上升,所以,在離開球場或是等球場尬聊的時候,來提升你的身體素質吧。
技術也是網球中最令人著迷的地方,一天一天的練習,漸漸掌握到更多的技巧,更多元的擊球,更全面的球技,更多的 C’mon.
技術針對不同等級的球員,分成很多層面,也會因為體力跟身體素質而去學習相對應的技術導向,像是較矮小的選手就會傾向往底線型選手訓練,發球也會以上旋/側旋為主。而體力不好/身材較大的選手,就較容易養成發球上網的形態,或是主要以進攻為主,而非防守。
也因為基礎技術沒打好,而早期就遇到瓶頸,再怎麼練都很難上去,姿勢也很奇怪,常發生:握拍錯誤,準備動作錯誤,揮拍軌跡錯誤,擊球點錯誤,這也是一般沒經過專業指導的球員,容易遇到的問題,也容易發生許多傷痛而變成養生網球手。
也因為身體素質,而做不到某些技術,例如大腿肌力不足,攻擊球就跳不起來,發球也無法做到上身下壓,單腳支撐的動作,再例如:上臂的柔軟度不足,在發球時的拍頭下放,角度就會不足,導致發球速度受限。
這非一時半刻,可以解釋清楚,也因為每個人的階段跟狀態而不同,建議找專業教練進行討論訓練,會有比較好的效果。
也許你會覺得,我偶爾請教那些會打的球友教我,看看 Youtube 這樣應該可以。
嗯,可能10次的請教,大概有 6~7 次有可能是正確的網球觀念,Youtube 的正確度可能高一點,不過缺乏的是,有人在旁邊觀看你跟指正你動作的過程,再來,若不小心得到錯誤的觀念,進而練習了許多時間,最後可能發現走了很多冤枉路,而了解到,什麼叫……..
不要錢的最貴。
每個網球選手的能力值,像是一張8角形的圖,我們也預設此選手的能力值為以下。
體力8.5/發球8/正拍8/反拍4/截擊7/移動速度8/穩定度7/心理7
業餘的球友,因為打球的時間並不長,每一次都是先從自己的舒適圈開始,久了,就出現好的技術差不多好,但是弱的技術就差比較多,建議拿一半時間練習自己的弱點,多半是反拍 / 截擊 / 發球,多練習就會多進步,而補強了自己的弱點,整體的能力值也會得到較好的提升。
舉例如以下2張圖表
一個是補強弱點反拍的能力從4到7
一個是增加強項正拍的能力從8到9
花的時間可能差不多,畢竟在強項上要再進步,是很困難的,對手也不會跟你硬碰硬,但達到的總面積能力圖,補強弱點的那張能力圖明顯較大,而網球的技術越平均,越不容易被針對,球技也越全面。
當進入到越高階的比賽,弱點的浮現就會更明顯,畢竟有教練團隊的分析,有弱點就更容易被針對,像是本次2023年溫布頓決賽,Kyrgios 就被針對了正拍容易失誤,以及後段賽末點的被不斷的塞反拍,這個是很細微的分析,跟臨場的執行。
網球策略要能成形,主要來自於 自我/團隊 對於網球的認知加上對於對手的觀察得到分析,進而施予策略。
這個是我近期發現最好玩的地方了,因為技術跟身體素質上升到一定程度了,再往上困難度很高。
在策略上能玩很多東西,像是我最喜歡的卡卡西一樣,本身的查克拉(體力)不多,但擁有極高的智商跟技術,運用觀察再施以策略,來達到目標。
原則上分為賽前策略跟關鍵球的處理分析,也要因應場上的情況動態調整,但還是有一些大方向能掌握而進一步提升勝率。
例如:
A. 對方雙上網時, 可以多選擇打中間的過網急墜球,讓對手不好還擊,來製造下一球攻擊球的機會,相對於打強力穿越球(出界) /調高球(容易被扣殺) 來說,失誤率相對的低。
B. 因為對手的不同而製定不同的策略,例如體重大的選手,多半前後移動能力不佳,也會因為多跑幾次,心率升上來而喘不過氣,整個就垮了。
C. 對方反拍沒有抽球, 只有切球。那這個時候,雙打的前拍看到他要打反拍的時候,就可以出來抓了,就算沒抓到,你的隊友也有足夠的時間Cover切球的速度。(雙打要靠前排得分,後排要穩定的穩出深一點的球,這樣前排就比較好抓,得分的機會就會提升)
D. 單打時, 對方發向外角,這個時候你應該要回斜線,而不是回直線,這樣只會讓對方能打出更大的角度調動你到更遠的另一邊。
E. 當對方在靠近網袋要處理低球時,8成以上會選擇打向斜線,所以當你的對手處理時間越晚的時候,就可以先往斜線移動了。
F. 當對方的前排很活躍,不斷出來搶球,這時候你可以跟前排的隊友,咬耳朵,單純的告訴隊友,沒事,這樣他就不會出來搶了。(試試看)
正所謂:兵不厭詐。
藥方:多練習,多打比賽,多越級打怪,打多了,就有信心,有信心,就無敵了。(其實還有更多的方法,例如:發球儀式感的建立/雨刷式的把思緒情除/面對對方在關鍵分的二發時,在心理告訴自己,這球換我錘了,還不是告訴自己,不要手軟)
信心來自於大量的練習,也來自足夠的專業知識,當你成功執行一連串的擊球,都能打到你要的位置,也沒有失誤發生,那就進入你的領域了!
這裡對於業餘球友來說,講的相對簡單,但對於百名外的選手,今天遇到前10名的選手,多半都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夠打贏世界前10,所以心理這關大障礙對於職業選手來說,較容易發生。
錦織圭在顛峰的那幾年曾提到亞洲的選手其實不比歐美的選手差,但缺乏的是跟世界前10選手訓練的機會,但你在訓練的時候,每天都看到這些人,也在訓練時能拿下1~2盤,這時候你就了解自己跟他們其實差距不大,他們不再只是出現在電視上面的偶像,有時候信心缺乏的原因是經驗跟訓練的對像。
心理是耐心尋味的一件事,世界排名第2的 Alexander Zverev,往往在關鍵大比分時,發出離譜的二發失誤,所以,當你在破發點時發出雙發失誤,其實,你不孤單,而你的練習量,也真的不夠。
在這裡提出一個觀點,國外網球選手的養成過程中,會讓青少年同時接觸多項運動,不傾向早期進入專項運動的訓練,像前球王Lleyton Hewitt早期主要是打橄欖球,後來才選定網球,進而成為球王。建議家長們能讓青少年選手經過一個選擇的過程,他才能認知到這項運動是自己的選擇,而不是只接觸過網球,我相信,這個對於未來他們的職業路上,心理的糾結跟壓力,會減少許多,也比較不容易迷往。
能做選擇的人,不易掉入絕望的深淵。
以上淺談網球的瓶頸,也歡迎大家來上網球課程,透過專業的視角,來協助你,讓你破繭而出,享受瞬間進步的樂趣與快感。
Roger Federer
帳戶與退換貨
©2018-2024 breakpoint All Rights Reserved.